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新闻中心>>立足常态教研,打造有效课堂

立足常态教研,打造有效课堂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7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王 珏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大雪”,浦小数学组教研活动如期开展。我们满怀学习的热忱,一起走进了一(1)班夏敏超老师的课堂。
        夏敏超老师执教《6、5、4、3、2加几》,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践探索、合作交流,自己得出6、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夏老师以童话王国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的开始,复习了9、8、7加几的口算,调动起孩子们的旧知,让孩子们在新课前对其有深刻的认识。接着又以小兔子采蘑菇为情境,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特别是除了用“凑十法”外,还可以联系学过的相应的加法算式,直接推算出得数,鼓励算法多样化。这样也兼顾了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需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不同的发展。“试一试”让学生自己计算。“想想做做”第1、2题注意算式之间的对比,感悟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实现算法的迁

移,然后安排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评课环节,薛春芳老师肯定了夏老师为之做出的很多努力,课堂有情境,有探究,但也指出了不足之处,一复习时间过长,二孩子精彩的回答教师没有及时表扬,教师的鼓励不到位。随后,其他教师也发表了自己各自的想法,并建议习题设计的目标要明确,教师的语言要丰富,要有感染力,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常州市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邓炜老师为计算课作出了示范,高度概括了计算方法的本质都是转化。本节课“凑十法”的数学思想其实就是转化,转化成我们熟悉的算式进行计算。邓炜老师针对本课提出了中肯的意见:第一,有点童趣了,练习题情境太过花哨,重点不突出。高层次的童趣是要融于教师-儿童之间的语言对话中,教师的语言一定要贴近儿童;第二,计算方法要灵活,活动目标、关键目标要把握好,思考:复习目标是什么?新授目标是什么?方法是不是越多越好?

        邓老师还提醒我们备课时要做到三点:1、活动目标要清楚 2、考虑活动设计怎样推进,这些活动的设计都是要基于目标的,是学生可操作的活动。考虑活动设计怎样评价,这些都是我们教师要事先预设的。3、活动设计要有效推进。最后,缪校长对此次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勉励老师们多一分耕耘,多一分收获,希望老师们认真备好每节课,在教材分析和练习设计上多下功夫,打造有效课堂。

        此次教研活动既搭建了学校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又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意识和教研水平,同时也必将推动学校有效课堂的发展。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