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学生园地>>少先队活动>>与家长沟通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04日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秦红琴
班主任老师与家长接触是比较频繁的,交流的机会也多,但并不见得一定是与家长的沟通都是有效的,也不一定都产生了教育的合力。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班主任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沟通的桥梁,只有与家长取得共识,才能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才会使家长与学校共唱好学校内外一台戏。在与家长交流沟通的过程中还有一些情况是必须要把握好的,否则事倍功半不说,还有可能导致与家长关系破裂,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我就自己在做班主任的一些经验教训,简单谈谈做家长工作时应注意的几点。
一、讲究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和孩子们打交道是一门学问,和家长打交道更是一门学问,每个家长从事的职业不同,文化修养、政治素质不同。再加上作为年轻的班主任来说,还没有感受过为人父母的辛酸,也没有丰富的社会经历,虽然可能与学生的代沟不大,但总怯于与家长沟通,或在沟通中容易出现意外,导致沟通的失败。因此在同家长交流时要讲究沟通的艺术性。否则,就难于取得理想的效果。
1、沟通前要有充分的准备
与家长沟通之前,首先要掌握其家庭基本情况,如该家长的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成员等等,这样才会让你巧妙地对待不同类型的家长。再次,还要全面了解该学生的表现,因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家长不免会问有关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因此,与家长沟通之前,还要对学生作全面的调查研究,做到“有备无患”。
2、选好场合,挑好时机
注意时机重在与家长沟通时选择的时间,一般不应在节假日的晚饭前后,尽可能不在正常的上班时间。忌到单位造访,忌在家长有特殊事情和心情不佳的情况下去访问或沟通。人的心理活动不同程度地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般来说,在教导处、办公室等公共场合与家长面谈,众目睽睽之下,这样做会极大地挫伤家长的自尊心。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能有一个引以为荣的子女,也都很要强爱面子,他们也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在那样的场合,家长很容易激发起对孩子的怒火情绪。学生于父母的关系,师生关系也会陷入僵局。所谓选好场合瞄准时机,就是选择、创设一种轻松、和谐、亲切的场合。这时与家长、学生的三方面谈,一下子便拉近了师生间的思想距离,拆除掉学生的心理屏障,也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和不安,同时平稳了家长的情绪。这样家长也愿谈乐谈,收到良好沟通效果。
3、要注意开头语,增进互相间感情交流
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是双方教育者的感情交流和工作汇报。由于他们之间各方面的情况互不了解,中间总隔着一道“墙”。因此,作为教师与家长交谈,不要急于谈学生的情况,否则,容易引起家长的反感或误会。那么,要使他们之间感情尽快融洽,我通常从以下三方面的话题引入:第一,关心的话题。从关心学生的家庭生活出发,询问生产、生意、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第二,赞扬的话题,如可这样跟家长聊起:“这孩子很有礼貌……”、“这孩子在学校很喜欢帮助别的同学,大家都喜欢他……”可用这些赞语一方面引起对方的注意,又可以把气氛搞得更融洽些。第三,拉家常的话题。“触景生情”地拉家常,使人感到亲切随便。尽量不要触及家长们的伤心事,以免引起气氛紧张,使沟通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4、要实事求是,不能只报“喜”不报“忧”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学校,家长是第一教师,学校的教育与家庭教育是紧紧联系着的。因此,在与家长沟通时,教师对于学生的在校情况,要实事求是地向家长汇报,不能只说好的方面,回避不好的;也不能尽说不好的,不谈好的。尤其是对于刚刚出现的不良行为,要认真汇报,共同研究,防微杜渐。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沾沾自喜的情绪产生,使家长充分掌握子女的各方面情况,及时进行教育。
二、做好家长工作还要诚、礼、常
每个家长的文化水平、素质、修养不同,各个家长对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有时我们甚至会遇到一些蛮不讲理、粗鲁的家长,那就要求我们做家长工作时还要诚、礼、常。
1、坚持一个“诚”字
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好比是由学生连接起来的两座桥墩,他们是并列的、平等的,不存在谁指挥谁的问题。因此,对家长必须以诚相待,千万不能板起面孔去“教育”家长,否则将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效果。遇到“护短”的家长,教师也要坚持耐心说服的办法。老师同家长都想把孩子教育好,只要我们注意疏导,心诚则灵。我们班有一女生有早恋的迹象,爸、妈都是下岗工人,文化水平都是初中毕业,并且父母关系不好。我给她家长打电话,想了解一下她在家的具体情况。谁知道一来就是她爸一个劈头盖脸地来一顿抱怨:“我把女儿送去你们学校,她出现了问题就是你们学校的责任,我做父母的不可能管得了那么多……”我一肚子地怒气,怎么会有这样的家长,但也没有跟他正面冲突。我坚持了每周末给她家打电话,询问该学生是否正常回到家。有一次她爸接到电话了:“老师,上次不好意思,我们这些人没什么文化,不会说话。”
2、坚持一个“礼”字
以礼待人,这个话谁都会说。但在日常工作中常会出现特殊情况。比如,对一个屡教不改的顽皮学生,或遇到突发事故,或遇上“不讲理”的家长,有些教师就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迁怒于家长。其结果造成教师与家长关系僵裂、不能通力合作做学生的工作。遇到上述特殊情况,教师要学会自我克制,始终抱着与家长商量问题的态度,积极认真地处理事情。这样才能解决各种棘手的问题,转变某些家长不正确的态度。
3、坚持一个“常”字
做家长工作,是班主任职责范围内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要坚持一个“常”字,应当反对“告状式”的沟通。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平时已经把思想工作做在前面了,万一碰到什么紧急情况,也可迎刃而解。做家长工作要“细水长流”,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如每个寒、暑假前我都会给每一个家长一个电话,与家长达成假期的教育共识。然后,在假期的过程中,再一次给家长一个电访,了解学生在家的各方面表现。开学前的一天也尽可能给家长一个电访,与家长沟通学生回校前的准备工作。
当然,和家长沟通是一个深奥的问题,我所领悟的只是一些皮毛。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注意多种沟通方式的互相补充,灵活运用,提高工作成效,取得家长的满意、信任和配合,从而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