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学生园地>>少先队活动>>学理财,从压岁钱开始

学理财,从压岁钱开始

发布时间:2012年06月21日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王剑菠

  

一、主持人: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春节是充满欢乐的日子。因为过年不仅有好吃的好玩的,而且还可以拿到压岁钱。这个风俗源远流长,它代表着一种长辈对晚辈的美好祝福,是长辈送给孩子的护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那么你们知道压岁钱是怎么来的吗?
关于压岁钱的来历有两种说法:(两学生说)
 一是: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古时候,有一种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
 有一家夫妻俩老年得子,视为心肝宝贝。到了年三十夜晚,他们怕“祟”来害孩子,就拿出八枚铜钱同孩子玩。孩子玩累了睡着了,他们就把八枚铜钱用红纸包着放在孩子的枕头下边,夫妻俩不敢合眼。半夜里一阵阴风吹开房门,吹灭了灯火,“祟”刚伸手去摸孩子的头,枕头边就迸发道道闪光,吓得“祟”逃跑了。第二天,夫妻俩把用红纸包八枚铜钱吓退“祟”的事告诉了大家,以后大家学着做,孩子就太平无事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另一种说法:据说,在历史上,旧俗除夕夜,各家有小儿女者,用盘、盒等器具,盛果品食物,互相赠送,这就是“压岁盘”。后来,“压岁钱”取代了“压岁盘”,这就是现在付给压岁钱的方式。
清代,压岁钱带上了去邪、祈福的成分,《燕京岁时记•压岁钱》记载:“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里,是指带方孔的铜制钱。自纸币代替金属制钱以来,便改用红纸包封之以示吉利。清代曾有人写诗描绘了儿童得到压岁钱时的喜悦心情:“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角枕自收藏,商量爆竹锡萧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二、主持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增加,我们的压岁钱也水涨船高,少则一二百,多则上千元。压岁钱虽让我们欢喜,却给大人增添了烦恼。对很多家长来说,孩子的压岁钱如何打理,成了困扰他们的一个难题。前几天,我们几位小记者采访了几位家长,他们对于压岁钱的处置,家长的意见可谓五花八门。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介绍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打理方法:(采访三位家长老师)
  案例一:压岁钱全部上交
  我的孩子读小学四年级了,从孩子生下来以来,压岁钱都是在孩子手里、袋里“热乎”了一个晚上,就“上交”给了家长。我对孩子说:“压岁钱放在妈妈这里,以后你要买什么东西,问妈妈拿就是了。”于是,这些年下来,孩子究竟有多少压岁钱谁都不清楚,压岁钱“混”进了家里的大财务,留给孩子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案例二:压岁钱全部归孩子
  我对孩子比较放开,我的孩子现在读初一了,从小学开始,过年得到的压岁钱全部归孩子自己打理。所幸的是,他的女儿比较自觉,她会在开学时,拿着压岁钱去交学费,在同学过生日时,给同学买礼物,还会将压岁钱献爱心。更令人开心的是,孩子暑假出去夏令营、旅游也是用自己的压岁钱的。
  案例三:压岁钱存到银行里
  我的做法比较简单,我觉得可以通过压岁钱让孩子有个金钱的观念,学点理财的初步知识。于是,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我就带着孩子到银行,将压岁钱开了个银行账户存起来,账户也用了孩子自己的名字,同时密码也是孩子自己设的。这几年,压岁钱的数目比较大,我就帮孩子将1000元以上的整数存一年的定期存单,零钱则存活期,我还趁机告诉孩子,定、活期的区别,现在,孩子的压岁钱已有7000多元呢。

三、主持人:对于给我们的压岁钱,听听同学们自己有怎样的安排呢?
请5位同学谈谈“我的压岁钱计划”
同学1:计划着压岁钱怎么用时,我头脑里浮现出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他们就是渴望家人团聚的留守儿童,他们就是在孤儿院门口怀念自己家人的孤儿……
我考虑好了,今年的压岁钱,我要把它存起来。等到去孤儿院,去看望留守儿童的那天,我再把钱拿出来,给他们买一些文具、书本、衣服……让他们感到世界上还有关心他们的人,让他们脱离自卑,感受到家的温暖……
 同学2:我的压岁钱计划很简单,主要如下:
    一、 规定自己每天最多花多少钱。
    二、不和别人攀比谁的零用钱多。
    三、每天买了什么东西,用了多少钱都要如实地记录下来。
    四、不可以买没有用的东西。
    同学3:我接到的红包,保守估计,在5000元以上。我只会拿走1200元左右,剩下的交给妈妈。
这1200元,我想分作几份用。
第一笔钱我想孝顺父母,买一些物美价廉的东西,但是预算不会太多,大约100元,毕竟“礼轻情意重”嘛!第二笔钱是自己买一些书籍和资料,预算150元。第三笔钱我想支出50元给自己的同学买礼物,尤其是一直照顾我的几个,当然,礼物要投其所好。第四笔钱,我想给一直想要添几盆花木而没有时间精挑细选的妈妈买几盆盆栽,预算大约200元。最后一笔钱,大约是500至700元,我决定存大约300元进银行,因为存钱已成了习惯,余下的钱分别交给两个婶婶,给我两个可爱的表妹学习用。
 同学4:我的压岁钱计划:把压岁钱的30%买保险、存银行;20%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买补品;5%买图书卡;5%买好书;10%以后帮助困难的人;10%以后在一些特殊日子给父母买礼物;10%自己留作零花钱;10%交给父母保管。我希望有压岁钱的同学要学会合理地利用压岁钱,而不是去攀比。
 同学5:1/3去帮助别人,捐给需要帮助的人;1/3给亲人,可以买些他们需要的东西;1/3是投资,为自己多添置一些学习用品,多买书看看,丰富自己的阅历,学习也是一种投资嘛。
 
四、专家说:要教会孩子理财。 介绍各国小学生理财方法。
 瑞士:小学生“挣钱”体验生活。瑞士的小学里虽没有理财课程,但是却有一些实习内容,比如一个学期里专门有那么一天让小学生到任意一家公司或店铺里去打工,体验工作挣钱的艰辛。另外,学校还会定期组织模拟市场,让同学们从家长那儿“进货”,当然,也就是一些吃的喝的和小玩意儿,然后再拿到学校来卖。孩子们挣到的钱就用来出去露营、参观等活动的经费。每逢节假日,瑞士的一些中小学生会拿着自制的小食品和手工艺品到集市或大街上叫卖,路人一般也都很支持他们,多少会买一些。这是勤工俭学,也是体验生活,瑞士的家长从小就会给孩子灌输自食其力、勤俭节约的思想。这也是瑞士的一大民族特色。
美国:让孩子早早就学会自立。美国“股神”巴菲特亲自教儿童理财。去年,他在美国在线主持了一个卡通节目《神秘百万富翁俱乐部》,专门教孩子理财,小朋友可在其中“学习理财课程,在商业领域中探险”。据悉这是巴菲特自己想出的点子,并亲自为节目定名。美国的教育体系与美国浓厚的商业社会氛围是紧密联系的,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掌握了基本的经济和商业常识。
    美国人认为,在市场经济和商品社会中,一个人的理财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一生的事业成功和家庭幸福。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让孩子学会赚钱、花钱、有钱、与人分享钱财。一般的美国人没有“铜钱臭”的思想,他们鼓励孩子从小就工作挣钱,并教导小孩通过正当的手段赚取收入。美国每年大约有300万中小学生在外打工,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美国人常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一点收入。这样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法国:培养计划用钱的本领。法国理财教育早在孩子3-4岁便开始,家长们大多并不主张孩子们把零用钱储蓄起来,而是鼓励他们合理地消费掉。当孩子正式上学后,家长们便给孩子开设一个专门的账户。他们认为,与其让孩子每次向家长苦苦“乞讨”,还不如定期给孩子一笔零用钱并限制消费范围,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计划用钱”的理财本领。
    在今日的法国,6岁的孩子每年平均可从家长那儿得到约600法郎的零用钱,14岁的孩子则可得到1500法郎,而当孩子进入高中时,每年获取的零用钱则可能高达6000法郎。“独立账户”不仅为孩子的合理消费提供了实习场所,而且也可帮助孩子培养合理储蓄的良好习惯,即所谓的“该消费时就消费,该节约时就节约”。
    英国:能省的不省很愚蠢。英国人的理财教育方针是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并且把他们这种理财观念传授给下一代。在英国,儿童储蓄账户越来越流行,大多数银行都为16岁以下的孩子开设了特别账户,有1/3的英国儿童将他们的零用钱和打工收入存入银行和储蓄借贷的金融机构。
英国政府最近又公布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改革计划,根据这一系列计划,从2011年秋季开始,储蓄和理财将成为英国中小学学生的必修课。英国儿童事务大臣保尔斯说,儿童从5岁开始就要接受理财教育,要懂得钱的不同来源,并懂得钱可以用于多种目的;7岁到11岁的学生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认识到储蓄的作用,学习如何管理银行和储蓄账户,如何做预算。
    以色列:挣钱和节俭一起教。很多中国人都知道犹太人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很有一套。以色列犹太人在犹太家庭教育中关于钱的教育有几大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每个人都有明确的物权概念,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倾占要付出代价。第二,对于钱或者个人财产要知道珍惜,不可以浪费,犹太人讲究节俭。第三,知道钱怎么来的。最后,要知道钱财是有限的,智慧是伴随终身的。犹太人的理财教育最为重要的还是给孩子们关于钱的最核心的理念,那就是责任。孩子知道钱怎么来的,也就更进一步地知道了节俭。不光要节俭,还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不光是为个人,也是为社会。
    德国:理财童话打开金钱之门。一向以严谨著称的德国,面对孩子却有生动的一面。向孩子讲述理财童话故事的《小狗钱钱》风靡一时。让我们看看这本书在讲些什么吧——“如果你只是带着试试看的心态,那么你最后只会以失败而告终,你会一事无成。尝试是一种借口,你还没有做,就已经给自己想好了退路。不能试验,你只有两种选择,做或者不做。”“你能否挣到钱,最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你是不是有个好点子。你有多聪明也不是主要原因,决定因素是你的自信程度。”这些生动有趣的话语,相信孩子们在树立金钱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日本:自力更生、勤俭持家。日本人主张孩子要自力更生,不能随便向别人借钱,主张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的零用钱。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句名言:“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在校外打工挣钱。在日本,很多家庭每个月给孩子一定数量的零用钱,家长会教育孩子节省使用零花钱以及储蓄压岁钱。在孩子渐渐长大后,一些家长会要求孩子准备一个记录每个月零用钱收支情况的账本。

专家支招: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可以采用不同的理财方法。
  方法一:建立账户
  有的小学生,从来没有到银行里去过,也不知银行是干什么的、钱存到银行里怎么会有利息,这样,就可以带孩子到银行里,将小额的压岁钱存个活期,数额较大的压岁钱存个定期,也可以将孩子平时的零花钱存个零存整取,这样,让孩子有了初步理财的观念,让孩子知道积少成多,同时,在孩子上大学时这笔存款还可以派上大用场呢。
  方法二:购买保险
  春节过后,是各家保险公司少儿险的销售旺季,有的保险公司还会推出一些新产品。家长可以为孩子投保,用孩子的压岁钱购买“教育保险”、“医疗保险”、“意外保险”等,这既与银行储蓄一样有保证、有分红收益,还可以起到保障功能,家长可以趁机告诉孩子保险是怎么回事,当遇到特殊情况时,保险可以给人带来意外的保障呢。
  方法三:购买大件物品
  有的时候,钱花了就花了,什么都看不到、没留下,这时,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用压岁钱购买一些耐用的大额消费品。比如电脑啊、乐器啊、运动器材啊,如果钱不够,家长可以“赞助”,这样,让孩子在使用这些东西时,会有相当的成就感。
  方法四:学会收藏
  作为常规的理财方法,收藏也是其中之一,如果孩子年纪比较大,上了初中或高中,同时他比较感兴趣集邮、集纪念币等什么的,就可以让孩子用压岁钱购买,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孩子对收藏艺术的兴趣,还可以陶冶情操,等以后这些收藏变现时,收益可能会高于普通的投资呢。
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用心去体会“压岁钱”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亲戚对我们的期盼和祝福,用理智与爱心去学会使用每一分“压岁钱”!让我们从这一刻开始,学习理财,学习消费,学会经营自己的人生!
    本期电视节目由我们五(1)班主持,谢谢大家的收看。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