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教师发展>>阅读推荐>>伊顿公学,忌谈“贵族”的贵族教育

伊顿公学,忌谈“贵族”的贵族教育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13日   点击:   来源:   录入者:王小欢

  

       全世界的精英都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够进入伊顿公学,因为它很好地解答了一个困扰过无数家长的问题——如何让成功者的后代继续成功。
伊顿公学是一所全寄宿制男子中学。它之所以为名校,是因为每年从这里毕业的学生,有70%会进人世界名校,其中有1/3会进入牛津和剑桥。除此之外,它还为英国培养了包括卡梅伦在内的19位首相和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英国最高荣誉的英勇奖章)获得者,以及各个行业的佼佼者。
一、独立与个性高于一切
能够考入伊顿的学生,在学校是佼佼者,在家里是父母宠爱的“小皇帝”。他们从未离开过父母,也很少有集体生活的经验。伊顿公学培养学生独立性的第一个措施,就是尽早把学生从父母的“怀抱”里拉出来。凡是被录取的学生.在入学后的第一个到第三个周末,校方是严禁父母前来探望的。为了防止孩子们想家,校方会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填满他们的时间,这些活动既长知识又长见识,关键是还不单调。很多学生在一天的行程结束之后,还没来得及想家,就累得呼呼大睡了。
为了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集体生活,伊顿采取的另一个措施就是把孩子尽可能地安排给合适的舍监。因为舍监相当于学生在伊顿的衣食父母,而所谓的“合适”,主要来自学校和家长的磨合。舍监会分别与学生和家长见面,喝茶,谈话,详细了解对方的情况。之后,家长和舍监会各自列出自己想要的老师和学生,学校仔细研究这两份名单后,会从中找出最佳组合,最大程度地满足家长和老师的要求。每位舍监会监管五六位学生,除了督促他们的学习,还要观察他们的情绪,与他们聊天,周末带他们去看电影,晚上请他们到家里做客,吃饭等,让学生在离开父母之后,还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进入伊顿的第一年,学生的重点并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生活。在这里,他们要学会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怎样布置自己的房间,到如何选择与自己性格相投的朋友,再到如何向别人展示自己的长处,所有一切都由自己决定。课堂上,老师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时做到别出心裁,语出惊人。在伊顿,并不欢迎“听话”的学生,因为“听话”这个字眼对学生意味着奇耻大辱,是平庸乏味的代名词。
重视独立和个性的培养,让伊顿学生素有“小大人”之称。他们年纪很小,却很独立,也很自信,很多伊顿学生也喜欢把自己身上成功的品质归功于伊顿公学。

二、教学质量的保证——分班制
提到伊顿公学的升学秘诀,不得不提分班制。众所周知,进入伊顿公学的都是尖子生,但是每个学生的天分、侧重、爱好,有很大不同。学校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入学成绩,在不同的科目下,按照学生的水平划出多达14个等级。每个等级设计对应不同的教学方法,老师要仔细研究学生在每个科目上的强弱,然后决定学生在某个科目上该编入哪个班。
入了“第一班”的学生,通常在这个科目上具有超强的天分和能力。老师对这些学生基本上放手不管,重点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分入“低班”的学生,因为在这个科目上天赋和能力相对较弱,老师在课堂上不仅要慢,要细,还要一对一地进行个别辅导,及时加以鼓励。这样学生不会因为被划入“低班”而自暴自弃。
当然,在伊顿不会有任何一个学生所有的学科都被划人“低班”,否则他根本进不了伊顿。他们经常是在这一科目上被划入“低班”,但在其它科目上却被划人“一班”。这种差异,恰好反映了自身的优势,从而产生向自己看齐的动力。且分班制不是一成不变的。除“一班”外,每班在每次考试中的前几名,都会升入更高班。随着班级的提升,教育方式也渐渐放松,直到学生完全掌握自我教育的方法,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
分班制的好处是全面分析每个学生的不同侧面,掌握各个侧面的长处与短处,有的放矢地加以帮助和辅导。同时,分班制不是减弱而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有的科目较弱,一定有利科目是强项,这让学生一开始就会明白每个人各有千秋的道理。而每次“提升”班级,对学生来说都是“更上一层楼”的鼓励。正是在这种鼓励下,很多入学时进人某科“低班”的学生,毕业考试时却能考出“A+,’的好成绩。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