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教师发展>>阅读推荐>>平等交流,教师应学会与学生一起成长

平等交流,教师应学会与学生一起成长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28日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未知

  

在传统的校园里,或多或少都有学生成长的固有模式,他们将面前那些个性不同的学生一一地嵌入这个模式。

然而,随着教育的进步,学生的个性化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前模式化的培养路径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教师如何适应新的变化、转换思路,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今天我们做教师,不光要给孩子满分,还要让孩子满意,使孩子满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然要有自己的理想。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是人生进步的五个阶梯,对教师而言,同样适合。”卢志文指出。

今天教师拿什么去赢得学生?“我们有很多困惑。我想,教师赢得学生就是四个‘真’:真情实感、真抓实干、真才实学、真知灼见。教师有了这四个‘真’,我想孩子一定喜欢你,孩子一定服你的气。不是因为你有了教师权威他才听你的。”这是中国教育报微信网友、一位一线教师的感悟。

其实在今天的校园里,学生的自我意识早已萌动,教师应将学生作为与自己平等的个体进行交流,将自己的想法与学生的想法放在同一个天平上去权衡,将自己的道理与学生的道理用同一种眼光去审视,将自己的逻辑与学生的逻辑用同一个标准去判断。这样一来,学生变得真实了,教育也变得理性了,教师可以从容淡定,学生也可以心平气和。如此下来,可能耗时费力,但教育效益却大大增加,其持续性、持久力也非同寻常。

微信网友“毛毛”认为,教师要跟学生一起成长:“我认为做好老师应该以做好人师、经师为根本,把终身学习当做一种习惯,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发展,与学生一起求知求实,与学生一起成长。”

在李晓琦看来,要教出幸福的学生首先要让自己成为幸福的教师,而成为幸福的教师,这是成为新教师的应有之义。“教师要学会经营生活,善于平衡繁忙工作与家庭需求的教师,往往身心合一,这是一种生活哲学和人生智慧。这样,学生可以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美好与平和;教师要学会享受挑战,今天的教师不可能与挑战隔离,面对挑战的态度决定了教师的状态,当挑战迎面而来,学会享受它并找到乐趣。这样,学生在教师的身上可以看到自信与时尚;教师要学会看淡功名,关于功名,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这样,学生可以从教师那里懂得恬淡与执着。”李晓琦说。

谈到今天如何做老师,张丽莉说:“我周围的前辈们告诉我,教学生就像种庄稼、浇浇水、驱驱虫、施施肥、用心栽培,不可着急,更重要的是,作为教师,你要做一个有高尚德行的人。这时,我终于明白,其实,我该成为这样的老师——既有思想,又有信仰;既有学问,又有品行;既懂得爱,又会爱;既能春风化雨,又能润物无声……”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社会的信息化和信息的社会化,大大加速了现代文明传播交流和发展的步伐。在现代信息化社会里,教师如何应对信息化的浪潮,是否会出现“将全国最好顶尖教师的课程放到网上供学生学习,其他教师成为学生的辅导员”这种情况?

微信网友杜忠彬告诉记者说:“人格和品格的言传身教是任何先进技术所无法替代的。我们常说,教育就是一种行为影响另一种行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正所谓‘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

“孩子们并不仅仅是知识的容器,今天我们培养的孩子必须是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孩子,他们才是新世纪的主人,而这正是电脑所无法替代的。电脑的另一个特点是没有情感,跟情感有关的工作电脑做不了,所以我们必须要培养高情商或者说有和谐情感的人。”卢志文对此有着深入的思考。

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诸种能力,是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教师为更好地发挥和培养处理信息的教学教育能力,必须在极其丰富的信息源中刻苦钻研和雕琢,力求成为处理信息的高手,才能培养出创新进取开拓型拔尖人才。“在前段时间的PISA测试中,学生基于互联网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排在比较靠后的,这反映了我们学生对互联网的了解还有缺陷。”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信息中心主任张中涛说。

“教师从事的是伟大而崇高、复杂而多变的工作,教育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学生,没有一成不变可以照搬照抄的规律,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需要加强学习,提升创新教育的能力。”北京市立新学校校长、物理特级教师曾军良说。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