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辅助栏目>>图片新闻>>浦小:深度学习,让学引思

浦小:深度学习,让学引思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17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姚婧


        QQ图片20200917104448_副本.jpg


        QQ图片20200917104453_副本.jpg


               QQ图片20200917104430_副本.jpg


                 QQ图片20200917104500_副本.jpg

   2020916日上午,数学组教师集聚会议室,进行了有关“数学操作活动”的学习与交流,本次学习由《小学低年段数学操作活动设计和实施的研究》课题主持人王珏老师主持,学习内容分为两个板块,文献阅读与视频课学习。

前期,课题成员均进行了大量文献、期刊的阅读,在本次学习活动中,挑选了两篇极具典型意义与借鉴价值的期刊:《培养小学数学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数学实验,培养小学生数学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对文章的精读,各位老师各抒己见。王珏老师发言:“重视数学实验的展开,必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儿童对运算与概念的掌握,需经过由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再过渡到抽象的过程。让学生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验”。王浩月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信息,把教材活用,要善于创新使用教材内容,跳出局限,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中的数学问题,为课堂上的动手操作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周婷老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在进行一年级“比轻重”教学时,她将天平带进教室,让学生有机会直观感受天平的特征,能准确感知重的一边会往下落的常识。

第二部分进行了视频课的观看,分别为二年级上册内容“有趣的拼摆”和“图形的拼搭”两节微课。“有趣的拼摆”用数学的思维来玩拼图,通过拼图游戏感受乘、除法的含义,以及两种运算之间的关系,同时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夏敏超老师针对微课中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每行摆个摆三行和每行摆三个摆两行拼出来的是否是同一种长方形。针对这个问题,每位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见解,通过大家热烈的讨论,总结出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目标与要求,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对学生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学生思维的不成熟与局限性,微课中的观点是合理的。在“图形的拼搭”微课交流中,刚上完该课程的姚婧老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七巧板的拼搭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在拼图活动中,进一步熟悉基本平面图形。安排此次活动课,可以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感悟平面图形的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本节课,每位学生都进行了动手操作的过程,通过摆一摆、拼一拼,感受了图形间的丰富多彩。”

  本次学习研讨活动在各位教师的发言与交流中,圆满结束,课题主持人王珏老师作了最后的总结发言,在热烈的商讨中,大家的想法碰撞出了火花,每位课题成员也在此次活动中受益匪浅。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