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寻找语文教学生长点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0日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李科亚
当习习的秋风在我们身边轻轻地吹拂,当累累的硕果在枝头悄悄地成熟的时候,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迎来了本学期的第一次语文教研活动。
本次教研活动首先由刘芬老师和六(1)班学生为全体语文教师呈现了开学后的第一堂语文研讨课——《负荆请罪》的第一课时。然后在李科霞老师的主持下,开展了评课活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这一学科特点,本次教研活动研讨的主题围绕“聚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教学实践研究”展开。刘老师先谈了自己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思考,并针对某些环节进行了反思。之后,各位老师围绕着课题畅所欲言,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张群老师认为这堂课很务实,训练扎实,条理清晰。但在生词教学中,如果能充分预设学生的学情,进行细节化处理会更好,如“荆”的偏旁、“针锋相对”的“针”,“唇枪舌战”的“唇”的书写学生很容易错,要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多强调,这样学生以后才能正确运用。金怿老师对刘老师关注文本的文体特点,引导学生与已学剧本——《公仪休拒收礼物》比较,复习相关剧本的知识表示赞同,并提议:可以在学习剧本的台词后,让学生尝试着抓住文本的空白处——“韩勃若有所悟”及时试写几句台词,以实现由语言文字的学习到运用的提升。叶小兰老师则肯定了刘老师关注篇章构思的做法,使学生通过对课题的解读和设疑对剧本的内容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李科霞老师认为:台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用为品读提供了条件。教学中可以抓住两处对比:a、廉颇和韩勃对于廉颇的态度;b、蔺相如到底怕还是不怕廉颇?这样让学生在思辨中明朗人物性格特点,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促使学生运用剧本中的语言。另外,剧本表演就是学习剧本语言文字的最好方式,在学完第一幕后,可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表演,有效地“迫使”学生自觉地从之前的“语言储存”过渡到“语言提取”,进行“语言交际”,实现语言学习的价值和功能最大化,同时也让学生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乐趣。整个教研活动在开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在智慧的碰撞过程中,我们语文老师对如何捕捉一篇课文独特的语文价值,进行扎扎实实地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有了更深的认识。
新的学年,我们浦小的语文教师将饱含着语文教学研究的热情,怀抱着对语文教学成长的期盼,继续努力寻找着语文教学的生长点。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学习阅读和运用语言同步走,并着力于语言文字运用,方能让得言又得意这朵鲜花绽放得更加绚丽多姿。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