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新闻中心>>在思考中明晰 在研讨中收获

在思考中明晰 在研讨中收获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7日   点击:   来源:   录入者:朱华芳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但有不少学生因未审题或不会审题而“南辕北辙”,解答错误。有些错误,往往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该如何帮助学生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从而提高审题能力呢?近期,数学组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了研讨。
    夏敏超、周婷老师认为学生的马虎反映出自己教学的缺失,平时忽视了独立读题能力的培养;针对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弱的情况,薛春芳老师认为要从一年级起重视读题能力的培养,并指导家长共同培养孩子的审题能力;葛赟菲老师认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训练学生自己试着读题,如果碰到不认识的字要标上拼音再读,要一字一句地读题,读正确,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蒋瑞芬、余倩老师反思我们往往把题目的分析和解题的过程都让少数学生或教师自己包办了,大多数学生常常匆匆读题,快快做题,有的干脆等教师的分析和讲解,从而失去认真审题的积极性;先华锋老师认为讲解题时,不要急于帮助孩子理解题意,要让孩子一起去经历你是怎样圈画审题,怎样选取合适的解题方法,最后再进行解题的过程;朱华芳老师提出首先让学生认识认真审题的重要性,教给学生审题的基本程序:读题—画出关键信息—圈出问题—寻找策略,而在具体的指导中各个年级也有具体的要求:低年级段重在读题能力的培养,中年段主要培养学生明确审题的几个步骤:第一步,初读。了解题意。第二步,精读。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第三步,复读。要求学生检验是否正确。高年级段主要培养学生用自己习惯的符号圈重点字词或关键句的习惯,将不完整的问题补充完整,将隐藏的条件补充完整等等。
      通过今天的活动,大家有这样的共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和审题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审题习惯的培养贯穿在日常教学中,反复指导,不断强化训练才能逐步养成。只要重视这个问题,找到原因,用对方法,坚持常抓不懈,使学生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
      思考,让我们明晰方向,研讨,让我们收获成长。研讨的结束,并不意味我们的教研结束,而是启发了我们新的思考,找到了新的起点,我们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重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