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新闻中心>>且行且学 收获在亦小
发布时间:2015年11月24日 点击: 来源: 录入者:徐静芬
怀着憧憬,我们一行五人在缪校长的带领下走进了这座仰慕已久的亦庄实小。
校牌如同一个家的门牌号那么“小气”,不禁让我诧异。然而,当我们走进校园,竟再也挪不动脚步,那些“海报”们深深地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月度人物”。说这是明星画报一点也不夸张,可是谁给予这些默默无闻的“孺子牛”这份殊荣?我想,只有在把教师当作第一的学校,才会有如此的动作。这绝不是贴给外来参观者看的,这是给每一个亦小师生看的,更是给每一个“潜心做教育”的人看的。
——每周之“最”。最美创意团队、最美中的“最美”、最良苦用心的礼物、最热闹的课程庆典、最敬业的团队、最有创意的“导演”、最“全才”的老师、最努力教师、最美灯光、最佳建议、最美的“点亮”、最佳教师展示……只要你觉得是“之最”的,就可以是“之最”的。“每周之‘最’”,像一部无声的摄像机,记录下亦小人每一个坚定而从容的脚步。
——各种社团活动课程招募帖。当一张张社团课程海报扑面而来的的时候,我以为我置身在大学校园里。戏剧、足球、电影……可见,亦小给予了学生足够的空间与平台,做他们想做的事情,亦小人所说的“以生为主”绝不是一句空话。
游走校园,除了“月度人物”、“每周之‘最’”以及社团活动课程招募帖随处可见。化石收藏展、师生美术馆、文化衫创意墙、脸谱墙、帽子墙……随处都散发的是自由、活泼、民主、开放,可以说这是一个让每个孩子、每位老师都能尽情舒展、生长的地方。
——亦小的教室。宽大漂亮的地毯、柔软舒适的沙发、高品质的绘本、乐高玩具,以及数台可以上网用的电脑……120平米宽大教室就像家一样,有学习区、活动区、休息区、绘本区、科普角,老师带着孩子们背儿歌、读绘本、唱歌、画画,或在数学王国里探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属于自己领域的“最佳”,并得到了老师的奖励。
——老师们的课堂。本周是玉翠周,杨老师第一天就向我们展示了她的单元开启课。课堂上,杨老师真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充分让孩子自己提出问题,四两拨千斤地引导他们自己解决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造了课堂的精彩,真正做到退到孩子的身后,把课堂还给孩子。毫不夸张的说:杨老师的数学课堂的本质是思维,追求的价值却是经验的重构,生命的成长。
整整一周,我们行走在常丽华、纪现梅等老师们的课堂,聆听了钱峰、李伟、孙娜等老师们的专题报告,看到亦小的语文、数学等学科概念正在不知不觉地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主题鲜明、饶有趣味的主题活动,整合现有各个学科,不着痕迹地开启孩子们的小学生活,包括绘本、故事、绘画、音乐、舞蹈、戏剧、游戏、科学、诗词等等,每月一个大主题,每周一个小主题,充溢着游戏精神和探究意识,尊重孩子天性,让孩子们乐在其中,正向成长。
正如钱峰老师所说:以物为介,人在中央。在亦小,我看见的全部是“人”的生长,并非“教师”与“学生”这两种符号。在这所给予“人”足够尊重与支持的学校,这里的“人”定能有所发展,定能觅得幸福!
一个星期的参观学习更引发了我们的深深思考:学校,如何让孩子们喜欢?学习,如何让孩子热爱?活动,如何让每个孩子都受益?模式,不能生搬硬套,学习,也要批判地吸收。装着沉甸甸的的问题,我们将静静反思自己课堂和教学,改变理念,改变方法,让每一位具有生命的学生在教育的这片牧场上发挥出更强的生命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