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新闻中心>>浦小:君子丹心照汗青——李公朴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9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郭春颖
党员教师代表郭春颖正在用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生动的事例讲述李公朴的英雄事迹。
看到照片中的人,也许很难跟蓄满胡须的民主斗士李公朴联系在一起;青年时代的李公朴自己应该也不会料到,后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美髯公”。这个故事还得从与反动势力抗争的年代说起……
在时代激流中成长
李公朴原籍武进县(现为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桥,生于淮安。1924年,李公朴进入沪江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前身)附属高中学习,后考入沪江大学。青年时代,李公朴即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毕生追求民主与自由。
由于骑马时不慎摔伤手臂,李公朴不得不住院静养,但他以另一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抗日决心——蓄起了胡须,并向守在病床旁的妻子张曼筠说:“独立民主的新中国一日不建立起来,我就绝不剃须!”从此,胡须便一直跟随着李公朴的革命生涯,成了他不懈争取国家独立、民主和平的标志。
勇做抗日的急先锋
随着抗日救亡运动日渐高涨,李公朴决心从事社会教育,与包括中共党员在内的一些进步人士联合宣传抗日救国理念。
1936年,李公朴被捕入狱,他在庭审中据理力争,正义凛然挥毫题词:“拼七人的自由,争取四万万五千万人的自由。”李公朴出狱后,赶到淞沪抗战前线,传播抗战教育的种子。从1937年8月到1940年11月的三年多时间,他四上华北抗战前线、二访延安,完成了四五十万字的抗战言论、战地通讯、抗战教育文章
为民主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
他在抗战前办国难教育,抗战时办抗战教育,抗战后办民主教育,并积极投身于反内战、争民主运动。
1946年2月,国民党特务制造重庆“较场口血案”,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等各界人士60余人被打伤。面对险恶环境,李公朴说:“我们搞民主运动的人,是要随时准备牺牲的。”1946年7月,李公朴遭国民党特务暗杀,整个昆明沉浸在悲哀与愤怒之中。李公朴和他为了和平、民主、自由留起来的长须,一起在烈火中永生…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朽。让我们传承优良传统,承继革命精神,凝聚精神力量,一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