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辅助栏目>>图片新闻>>浦小:“惜”以为常 “俭“而不简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6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李科霞
5月25日上午,常州市小学校本课程主题研讨活动在浦前中心小学召开。常州市校本课程协同项目——《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成员校参加了本次活动。市教科院林森博士,天宁区教师发展中心于纯老师,常州市香槟湖小学吴海燕副校长亲临现场指导。
本次活动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式探索——跨学科单元设计”这一主题,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共分为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跨学科单元设计——课例展示。本次活动,浦前中心小学展示了三年级“‘瓶’易近人”主题单元的四节课例,分别是刘娟老师老师执教的德法课《瓶的诉说》,巢果老师执教的美术课《虎头瓶》,顾智芸老师执教的音乐课《会唱歌的瓶》,以及张京老师执教的语文课《瓶的故事》。四节课聚焦生活中的“瓶浪费、瓶污染”问题,由德法课根植惜物意识,到美术、音乐课善用资源,再到语文课书写瓶的童话,抒发瓶的心声,前后勾联,层层递进,培养学生作为社会小公民的责任担当意识,引领学生学会智慧惜物。四节课在单元评估任务下分别设计了学时评估任务,完成了从课程目标到单元目标、再到单元任务和学时任务的转换,课程目标与学习任务的一致性设计在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
第二板块:跨学科单元设计——学校课程建设主题汇报。活动伊始,浦前中心小学课程组负责人李科霞介绍了学校惜物养德课程建设“创生主题式课程、创新沉浸式活动、创设自助式环境、创意加冕式评价”的实施路径,接下来沈芸校长和学校环境组负责人梅玉老师具体阐述了惜物养德主题统摄下学校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跨学科单元设计的思考与探索。陶雯校长介绍了自2021年5月,市品格提升项目《惜物养德:小学生“朴•前”品格涵育的实践探索》启动以来,惜物养德课程建设在教师课程观转变、学生主体性发展、学校特色化形成这三方面取得的成效。四个讲座点面结合,体现了学校校本课程的来源、实施、管理、统整等建立在对课程独到理解的基础上,时刻以课程为观照展开活动。
第三板块:跨学科单元设计——主题沙龙研讨。项目组成员校的老师纷纷表达了对浦小校本课程建设的肯定和赞赏,将“跨学科单元设计”的理念及其在本次活动中获得检验的状况”以研讨的方式进行了反馈和深化。吴海燕校长认为学校惜物养德主题课程的设计巧妙而又灵动,使学校培养“质朴向上、阳光自强”的‘朴·前’少年这一课程目标真正落地生根,是送给儿童的美好礼物。于纯老师高度赞赏了学校课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中华节俭这一传统文化的创新理解。课例中呈现的“目标定位、结构重组、内容选择、评价嵌入”展示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高品质,为其它学校实施跨学科单元设计提供了很好的范本。
林森博士依据本次活动的设计论证过程和活动体验,概括了浦前中心小学“精湛设计、精心耕耘、精到实施”的课程建设特征。肯定了浦前中心小学 “跨学科单元设计”既关注单元教学中各学科的关联性,又明确了各学科的学科边界,保证了单课教学与单元主题的一致性张力。同时,林博士对各校提出让跨学科单元设计常态化的要求,希望这种意识成为老师的习惯,化为学生的能力。
本次校本课程主题活动既是一次小型成果展示活动,更是一次课程研究活动。为学校和教师打开了一扇校本课程研究的窗,使老师们更加明晰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具体方向和路径,做到“惜”以为常,静水流深。
(文字、图片:李科霞 审核:徐丽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