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辅助栏目>>图片新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夯实人才培养基础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19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张京
近年来,我校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了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教师的成长。我校语文组为了加快新教师的成长步伐,就新教师的培养制定了计划。
第一阶段,鼓励年轻教师学习名师,研究名师。3位年轻教师就自己收集的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和教学录像反复阅读、反复观看,研究名师的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
高榆珈老师认为特级教师周益民特别了解学生,在教学《冰冻的声音》的时候将童话故事的奇思妙想化为一个富有疑问语气的“啊?”,将童话故事的入情入理化为一个富有感叹语气的“哦!”,这样的处理更贴近学生的认知体验。这是一节集密度、广度、厚度、深度于一身的好课。一节课紧扣一点,沿着一线,撑起一面。
郑露华老师研究的是孙双金老师的语文教学特色,她认为孙老师的课堂体现了“一主三性”,简而言之, 就是精心设计一条教学主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形象性、情感性和求实性。“一主三性”集中反映了语文教学的技巧和特色,“主线 ”撑起了课堂教学一片绚丽多彩的天;“形象性”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征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性”不 仅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感染力,而且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智能和意志品质的过程;“求实性”反映了语文作为工具的基本特征。一堂好课,应是教师有广阔的天地驰骋,学生有充分的余地发展。
郭春颖老师以孙双金老师的《春联》一课为例,深入研究。《春联》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体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学的繁难,而孙老师基于教材,大胆突破,没有以说明文的套路去教学,而是创造性地让学生在春联中发现春联的特点,更是创造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情有趣。孙老师的课彰显什么才是教语文,而不是仅仅是教课文。
3位新教师真知灼见,相信在自身努力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教师们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养将不断提高,定能快速成长起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