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常州市浦前中心小学>>新闻中心>>关注青年成长,培养新生力量

关注青年成长,培养新生力量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2日   点击:   来源:原创   录入者:郑露华

    近年来,我校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了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我校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教师的成长,开启新一年度的“青蓝工程”

成长,源自于你的扶持

为了促进青年教室、新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打造学校优质教师团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素质,学校展开“师徒结对”活动

高榆珈、郑露华、郭春颖、王珏、巢果五位老师作为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而李科霞、韩瑛、梅玉、薛春芳、刘芬等五位老师作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充分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的成长。一纸合约,签下的不仅仅是师徒的名分,更是浓浓的师徒情谊。

师傅们要做到“带师魂、带师德、带师能”,尽职尽责;徒弟们应“学思想、学本领、学做人”,全面发展。师徒要进行双向听课,开展教法学法研究,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及时做好听课反馈记录,最终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成长,获得双赢。

李科霞老师和高榆珈老师分别作为师徒代表进行发言,从他们的言语中,可以看出对徒弟的深切厚望和青年教师对未来工作的美好畅想。裴校长更是以一句“只有拼尽全力,才能毫不费力”表达了对青年教师的期待。

相信“师徒结对”的形式,以老带新,从思想、教学、教研等方面对徒弟进行全面指导,能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为学科的骨干,青出于蓝更胜于蓝!

成长,源自于一次次磨炼

开学初,青语组的高榆珈老师和郑露华老师分别执教了《望洞庭》和《学会查“无字词典”》。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听课。张老师和裴校长也亲临课堂,关注两位新教师的教学情况。高榆珈老师作为第一年参加教学工作的新教师,教学语言富有诗意,对学生发言点评精准、到位,对教材的钻研十分深入,体现了较高的教学素养。课堂中巧妙引入图片、音乐,为学生进入诗中的情境提供助力。郑露华老师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她能抓住文本独特的语言形式,创造情境指导学生模仿文本练习说话;还能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拓展阅读,来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深化他们对文本中心的认识。

我校的青年教师经过不断的实战操练,一定会得到飞快的成长。

成长,源自于前辈的经验

学习名师、研究名师的课堂教学无疑是吸收更多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我校高榆珈、郑露华、郭春颖3位年轻教师就自己收集的著名特级教师的教学实录和教学录像反复阅读观看,研究名师的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学智慧,在语文组进行优课分享。

高榆珈老师认真研究特级教师周益民教学的《冰冻的声音》,评价这是一节集密度、广度、厚度、深度于一身的好课,并总结出一节好课应该紧扣一点,沿着一线,撑起一面。

  郑露华老师系统研究孙双金老师的语文教学特色,从中总结出“一主三性”, “主线”撑起了课堂教学一片绚丽多彩的天;“形象性”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征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情感性”不仅增强了语文教学的感染力,而且使语文教学过程成为培养学生智能和意志品质的过程;“求实性”反映了语文作为工具的基本特征。一堂好课,应是教师有广阔的天地驰骋,学生有充分的余地发展。

  郭春颖老师以孙双金老师的《春联》一课为例,深入研究。孙老师基于教材,大胆突破,没有以说明文的套路去教学,而是创造性地让学生在春联中发现春联的特点,更是创造性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有情有趣。孙老师的课彰显什么才是教语文,而不是仅仅是教课文。

  3位年轻教师认真研究,相信在自身努力和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帮助下,教师们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养将不断提高,定能快速成长起来。

此次教师培训计划的开展,为新老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平台,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希望,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在此次培训中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